)“没想到家里老人们当年上班的地方,现在成了我们打卡的网红店。”在红梅文创园内,沈阳的95后们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斑驳的厂房。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味精生产基地,如今却因2024年春晚取景火爆出圈。在有着“共和国装备部”称誉的沈阳,像这样“锈带”变“秀场”的旧厂房并不少见,它们被打造成消费场所,汇纳文创产品销售、艺术品制作、小剧场演出等多种业态,与见证历史的老旧机器设备共同架构起消费新场景,引领各具特色文化旅游时尚消费。
坐落于沈阳西南的铁西区,曾是重字号老工厂的聚集地。几十年前,能与这些老工厂比肩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这些工厂的老师傅们援建的工业项目,早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4月11日,记者踏上沈阳老工厂的寻根之旅。从沈阳地铁9号线铁西区的沈阳重型文化广场站出站,一座总重量达400吨的“持钎人”主题雕塑映入眼帘。这座雕塑以抽象写意的手法,再现了两名持钎炼钢工人,在形似灼热铁水包的红旗下劳作的场景,而雕塑背后,便是1905文化创意园。
时光流转,2009年5月,沈阳重型机器厂整体搬迁前,用最后一炉铁水浇筑了“铁西”二字,成为永恒的纪念。沈重的二金工车间作为工业遗存被完整保留,成为记录当年工厂风貌与工业风格的活化石。深沉的金属字“铁西”,被巧妙地嵌入1905文创园的外墙,宛如一幅历史的画卷。
如何让工业遗存焕发新生,让城市记忆不被岁月掩埋?沈阳巧妙地将文化产业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让老厂、老院、老房、老砖、老瓦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使散落在城市之中的旧日斑驳锈迹,成为今天旅游文化热点。成为今天旅游文化的热点。
1905文创园负责人徐比莉向记者介绍说,在2012年启动二金工车间改造时,他们以工业美学为基调,保留了原建筑设计风格,并根据产业需求、业态分布、优化动线进行分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取名1905,意在向沈阳工业文明的诞生致敬。
夜幕降临,在沈阳重型文化广场上的“持钎人”雕塑旁,健身休闲的老人逐渐增多,他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谈论着当年的工厂、厂长、全国第一的辉煌、填补的国内空白……岁月的痕迹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退,每个人都是一本生动的沈阳工业发展史活字典。
沈阳的工业遗存改建为文化创意园的例子不胜枚举。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址蝶变为红梅文创园,成为2024年春晚的取景地,至今仍是游客打卡的热门地标。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奉天(沈阳旧称)的记忆在沈阳飞轮厂部分厂房旧址改建的奉天记忆文创园中得以延续。这里曾生产过与凤凰牌、永久牌并称中国自行车“三剑客”的白山牌自行车,巨幅自行车画作、旧车原型以及墙面彩绘,都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4月13日,65岁的沈阳建筑企业退休工人李建伟在奉天记忆文创园对记者说:“老厂区是我们老沈阳人心中的地标,被问路时,我们总会告诉对方,先往哪个厂子方向走。”
老工厂的原厂址是老一辈沈阳人的地理坐标,而文创园则是现在年轻人娱乐生活与文化产业创业的新地标。
90后原创插画师、沈阳联翩艺社主理人王思达从小在铁西区长大,他将创业地址选在了1905文化创意园,并毫不避讳自己是铁西工人子弟,还将父辈使用过的搪瓷缸摆放在插画作品的显著位置。虽然搪瓷缸的搪瓷已有少许脱落,但在他心中,却是一个极具年份感的好物件。
王思达于2020年7月辞去美术老师工作扎根于此,他对记者说:“家住1905文创园附近,从小热爱绘画。这些年,我一直关注文创园的发展,骨子里的热爱让我决定在此创业。留下的部分代表作是非卖品,将来我想在文创园内举办画展,或是到外面美术馆举办更大规模的个人画展或作品展。”
文创园内,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幅幅插画、挂画、动漫画作,一件件辽绣、布艺、扎染等文创产品,以传统题材和东北特色文化为基础元素,衍生出杯垫、钥匙扣、冰箱贴、明信片等时尚文创小物件,填满了各个青年人创业的小空间。
“这些老厂房自带故事感,比商场更让人有拍照欲望。”专程从长春来打卡的大学生小王在1905文创园买了6套工业风明信片,“要把沈阳的硬核浪漫寄给室友。”
到文创园内看演出则是另一种时尚文化消费。开心麻花剧场位于1905文创园一角,演出舞台搭建在观众座席中央,观众可近距离观赏表演,演员还能随时与观众互动,观众也可以协作演出客串角色,沉浸式演出增强了演员与观众的黏性,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4月11日晚,红梅文化创意园内,一场巡回演出沈阳站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距离演出开始前数小时,他们已在红梅文创园1号楼原料库门前排起长队,这里是年轻人喜欢的LiveHouse,是潮流文化、流行音乐、传统民乐的聚集地。
在奉天记忆文创园内,錾尘堂雕金艺术工作室挂着沈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发成传统铜器制作技艺”铜牌,中国金属艺术工艺大师石洪祥工作站设于此。石洪祥对记者说,在文创园内,他们通过招学生、收徒弟等方式,培养年轻人接过铜锤,将非遗手工艺传承下去,创新发展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
被改造的老厂房、老车间增添了新功能,集纳了小剧场、音乐现场、艺术空间、文艺书店、美术馆、生活艺术学院、创业街区、文创街区和独立品牌街区。文创园内的戏曲演出、怀旧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文创销售等产业和相关活动,丰富了多维度文化空间,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工业遗存成为传承历史、连通未来的桥梁。
“这些项目不是简单怀旧。”有专家指出,“而是让年轻人通过消费体验,触摸到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精神脉络。”
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铁西区将携城市IP矩阵“老铁”家族一道,在“工业文化+现代都市”双驱动下,工业与人文共舞,将硬核工业遗存变身潮玩乐园,在红梅、1905文创园以“犀牛长街”“厂办大集”等工业风创意市集载体中,对工业文化进行当代转译,再次焕新老铁西的工业记忆。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沈阳的退休工人在文创园里追忆青春,年轻人却在同一空间购买工业风潮玩。这种奇妙的代际共鸣,正是工业遗址改造的最高境界。从“生产车间”到“消费场景”,正生长出属于新时代的“工业新年轮”。